浏览技术
浏览产品
浏览设备
浏览人才
*如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发布信息或者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资讯--> 行业资讯
世界金融风暴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及北京的机会分析
世界金融风暴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及北京的机会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整个产业的影响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性债务融资短缺,即金融风暴,目前已经触动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而言,由于其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并且没有明显的行业周期性,因此是目前金融风暴中受影响较为有限的行业,成为金融风暴下的一个避风港。
从国内外代表性药企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来看,制药企业并未因金融危机出现明显的盈利下滑。然而,常言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全球化的今天,这场金融海啸将不可避免地席卷各个国家所有行业,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也必然无法超脱其中。
据有关分析人士透露,以往出现经济衰退时,医疗保健领域真正遭受打击一般要滞后3~6个月。因此,短期内暂未明显受影响的医药行业,或将在其后展露迹象。
1、危机
1)信贷紧缩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金融风暴对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大量金融机构纷纷倒闭,迫使银行停止贷款来保护自己的资本,从而导致大量生物技术公司失去了便利的融资渠道。由于药物的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因此融资的困难将对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对风险投资依赖程度较高的生物技术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
2)医药市场增长率下滑
尽管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但国外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已经开始出现下滑。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西方主流国家的医药市场的增长率从10年前的两位数下滑至4%~6%,有分析师甚至预言医药市场在2011年左右将进入负增长率的衰退期。辉瑞公司近日公布的季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净利增长了3倍,超过市场预期,但是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辉瑞调低了2008年的盈利预期,表明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可能会由于危机的爆发而下降。
3)并购活动降温
制药业频繁发生的并购等资本运作风潮也出现了降温的趋势。据美国健康产业投资统计数据显示,在金融风暴开始不久,医药业风险投资和并购成交金额均呈下滑趋势,显示出投资者信心的下降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4)研发投入放缓
药品的研发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失败风险极高,且经常出现失败。据统计,2007年全球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在去年仅是首次创造利润,而在590亿美元的收入中仅有10  亿美元的利润,利润率仅1.7%。因此,投资生物技术公司被认为是一种风险决策,随着融资渠道的减少,对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投入必将显著降低。
除生物技术公司的基础研究受到影响外,制药企业的药品研发也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如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制药行业目前也正处于艰难时期。2007年,FDA仅仅批准了19种新产品,这是过去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开发创新治疗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目前,将一种新产品推向市场平均需要耗资8亿美元,比上世纪70年代高出15倍,是上世纪80年代的3倍多。缺乏真正的创新活动,再加上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检查力度以及医疗保险公司为降低医疗开支而推出更加严厉的成本控制措施,已经使得医疗保健行业的经营环境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
2、机遇
1)全球证券市场的混乱可能会有助于进行更多的收购活动
全球证券市场的混乱可能会有助于进行更多的收购活动,因为其潜在的收购目标正变得越发低廉。很多技术先进的生物科技公司都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型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它们已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被大公司并购也许即将成为它们的惟一选择。与此相反,全球前20大制药公司平均拥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达到75亿美元,其债务净额占它们动用资本的比例平均只有6%。因此,制药行业充足的现金流意味着它现在是谈判室内惟一严肃的买主,而生物技术公司将被迫接受不怎么实惠的条款。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大型制药公司有望多次出击,收购生物技术行业重要的目标,这将是大型制药公司重建产品研发线的绝佳机会。
2)仿制药和中低档医疗器械可能面临新的商机
以往统计的数据显示,每当金融危机来临,全球仿制药、中低档医疗器械销售都会有所增长。此次金融风暴也不例外,美欧国家可能调整其以原研药、高档医疗器械为主的保险体系,而转向仿制药、中低档医疗器械的方向,这将给国内此类药企带来新商机。
二、金融危机是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发展的绝好机会
通过对北京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外包企业和国内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进行访谈,我们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1、机遇
1)跨国公司更加关注新兴市场
金融危机发生后,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开始调整战略,加大了对新市场的投入,以期弥补欧美市场的损失,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再次成为跨国公司自救的良药。一方面,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在全球范围内缩减费用成本,如默克公司裁员7200人,罗氏公司关闭了美国的研发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尽管跨国公司的高层纷纷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已让公司今年的研发投资持平或略有下降,不过并没有改变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投资计划。美国礼来公司建立全球研发中国总部;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启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统计学中心并扩建其位于上海的研发机构;瑞士罗氏宣布启动将投入4亿元人民币的上海罗氏制药工厂扩建项目,同时成立中国亚洲药品合作部;英国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出资2.1亿美元收购百时美施贵宝的埃及成熟产品业务。
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医改方案的酝酿成熟,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各大跨国制药巨头纷纷着手对其在华研发及销售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对于我国从事生物医药相关的服务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2)竞争对手濒临倒闭危险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最大特点是资本来自风险投资,且一次融资后维持运转2-3年。金融危机发生后,1/3的风险投资宣布停止投资,1/3的风险投资宣布观望形势,只有1/3的风险投资宣称会继续投资,但业务操作会更加谨慎。这样一来,许多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由于失去资金来源而濒临倒闭,或必须用有限资金维持更长周期的运转。那么北京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公司可能得到两个好处,一是竞争对手减少,二是美国的小公司也会为了缩减成本而成为发包方。
3)价格因素在决策中的比重上升
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大公司的主要应对措施之一就是缩减成本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欧美研发外包业务委托方对价格的敏感性,无疑给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开拓带来了绝好机会。据悉,京天成公司等ABO联盟的部分成员已经开始推出针对美国市场的低价促销策略,拉开了夺取美国市场份额的战役。
4)吸引高级人才回国形势更好
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中的佼佼者,大都有“海归”作为领导者或高层管理人员,而且根据发展需求,还需要大量熟悉国际市场、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加入到行业中来。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由于国外经济萧条、大幅裁员,更多的国外留学人员愿意回国创业,京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引进更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2、挑战
1)危机导致财政预算减少,影响新药研发投入。
为了挽救已在悬崖边的各国金融机构,各国政府都采取强力的金融措施,为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甚至直接接管濒临倒闭的各个金融机构。这些大量的国债将造成国家预算的减少,对生物技术行业将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今年3月份公布的美国NIH  2009年预算将比2008年增加21亿美元,达到316亿美元,但同时也有研究预计,包括NIH在内的各国生命科学国家机构的今后几年的预算将至少减少20%,而各企业在相关方面的投入也将有20%左右的下降。此外,全球生物技术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将由07年的5700亿美元下降到2500亿美元,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规模也不会有任何亮点。
对于中国来说,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程度不高,主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政府资金。不过,由于今年我国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转基因新品种”等重大专项,加上地方和企业配套的资金,总额将达1000亿元的规模。根据十一五规划,这些资金将在2009-2012年间使用完毕。
2)保证生存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
由于制药企业选择将一部分非核心业务外包到新兴工业国家时很大一部分动力来源于降低研发成本的需求,因此如果世界经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复苏而持续衰退的话,那么外包服务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是最容易被削减的部分。
目前看来,即使是刚刚完成融资的企业,也把保证生存当作了头等大事,发展不是当务之急。ABO联盟成员康龙化成虽然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但投资方明确要求公司调整战略,停止扩张,保证运转。
对此,北京乃至国内研发服务企业应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争取与制药企业共度难关;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形式进行产能的协调与分配,避免恶性竞争,增加与发包商谈判时的筹码。
3)融资难度加大,规模扩张受限。
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来投资机构或者停止投资,或者采取观望态度,大都延缓了决策速度,使得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的融资计划受到影响,ABO联盟成员昭衍新药研发中心的国际实验室建设因此推迟。二来投资操作更加谨慎,在看好的项目上也开始大幅杀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的融资额度大受影响,投资机构对ABO联盟成员中美奥达、京天成的出价已经降为原来的一半。
4)坚守质量生命线的难度加大
虽然目前委托方的价格敏感度增加,价格因素在外包决策中的比重上升,但归根结底,委托方不会放弃质量要求来换取价格实惠,北京的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在赢取国际订单上刚刚迈出一小步,国际认证和标准建设等工作刚有起色,由于融资艰难和市场不景气,不可避免会出现软硬件投资不足的可能,坚守质量生命线的意识难免有所松懈。
3、发展建议
1)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快速抢占欧美市场份额。
继续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尤其是针对美国等原本竞争激烈的市场,应在高调宣传质量水平的同时,及时推出有计划地抢占市场份额的促销行动。
2)鼓励企业扩大内需,开拓新兴市场。
随着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和重大转基因专项的实施,仅国内对新药研发服务的市场需求,就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此外,食品安全、疾病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等也对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所以,北京应抓住机遇,挖掘内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有关部门可以以政府的信誉和沟通渠道为保障,鼓励并组织京区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为国家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提供系统服务。
3)支持企业反周期操作,积蓄发展能力。
金融危机之后,跨过公司大幅裁员,意味着北京的小企业有更多机会以不高于以前薪酬水平的待遇,引进更高层次的“海归”人才,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北京应该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反周期操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引进人才,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为经济危机之后的国际竞争储备能量。
总之,凭借着国际制药巨头的研发服务转移、由新医改带来的国内医药市场的变革、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大力投入等有利因素,未来几年内我国生物医药仍具有不错的发展前景。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前的缓冲期,积累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
发表时间:2008-12-25
 
泛球生物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1349号
手机:+86-13910029404   电话:+86-10-62981422   SKYPE:FUJVWANGSD@HOTMAIL.COM   EMAIL:info@globalbiologicals.com    QQ:25057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