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技术
浏览产品
浏览设备
浏览人才
*如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发布信息或者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资讯--> 行业资讯
医药业:一统还是纷争
医药业:一统还是纷争


    医药巨头近期收购生物技术公司的意图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传统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之间眉来眼去的亲密关系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近年来,大型制药公司对生物技术寄予厚望,因为它们可以填补日益匮乏的药品种类。  
  最近几周,瑞士医药巨头罗氏制药公司(Roche)出人意料地斥资440亿美元,按股票市场价值收购了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剩余44%的股份,而后者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美国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BMS)用4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艾克隆(ImClone)83%的股份,从而得到了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此番收购狂潮异军突起,已经成为近期投资银行家眼中的新亮点。一项预测表明,2007年美国生物技术收购达600亿美元,欧洲达340亿美元。雀鹰商务咨询公司(Windhover)的罗杰?朗曼(Roger  Longman)指出,近几年医药公司对生物技术公司的收购总额有大幅度上升。  
  巨额并购骤增的原因何在呢?耳熟能详的背后原因是药业巨头们资金充足但缺乏革新能力,所以在尝试进行经营模式革新的时候他们会采取大量买进创意的手段。即便如此,行业内收购昂贵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还是令人吃惊的。据业内专家史蒂芬?布瑞尔(Steven  Burrill)预测,所有上述的交易目前看来还仅仅是个开始,药业大亨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圈地运动”很快就会  “白热化”。  
  公司催情剂  
  引起并购热的一个新的因素是规避监管风险。经历了默克公司(Merck)的止痛药万络(Vioxx)、伟克司锭丑闻,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的文的亚事件(Avandia)等一系列药品安全丑闻之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局已经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了。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已有经市场验证的药品,大举收购该类公司而不是那些虽然廉价但可疑的起点公司,比研发新药取得监管部门批准要容易得多。  
  另一个诱因是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面对着专利即将到期的风险。以辉瑞制药(Pfizer)为例,降血脂类明星产品利普妥(Lipitor)专利过期之后,非专利类制造商将抢走该公司数百亿美元的收入。生物技术制药可以提供抵抗这一灾难的利器,其中原因有二:第一,这些技术非常难摹仿,同一个药名的制剂(生物仿制药)很难出现;第二,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国还没有最终建立审批那些模仿药品的法规,因此生物技术创新者就处于有利地位。  
  制药巨头们掌握着大量现金也是原因之一。虽然他们以回购股份和大额分红等形式向股东回馈了数十亿美元,但仍无法得到华尔街投资商的垂青。后者对于制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仍然持悲观态度,并对可能实施的药物价格管控表示担忧。所以制药公司现在决定干脆把钱重新投入到巨额收购中,希望借此可以启动创新机制。  
  最后,美元的贬值使国外公司接管美国企业的成本更加低廉。现在很多的收购者都来自美国境外,而被收购的目标则集中在传统的生物技术聚集地:加利福尼亚和马萨诸塞。  
  文化保卫战  
  可悲的是,制药巨头们虽然向生物技术公司全力示好,但对方并未投怀送抱。正如老夫少妻经常发生的那样,即使再有钱的追求者也可能被心仪的年轻目标所拒。基因技术公司和艾克隆公司都很随意地拒绝了其合伙人提出的收购要求。有人认为这只是装模作样罢了,目的是钓到出价更高的买主。但是也有充分理由相信,生物技术公司们挑起的这场竞价热潮也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很多人憎恨大型制药商,他们坚信如果把公司卖给官僚的市场机器,会将小公司灵活精干的文化理念破坏殆尽。  
  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nology)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此类公司中最成功的,由于著名的宽松研发环境而吸引了一大批具有独立思维的科技人员。该公司研发了阿瓦斯丁(Avastin),一个带有突破性意义的单克隆癌症抗体,此举每年可为公司创造40亿美元的收入,而且有望在2014年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药品。罗氏公司早已经深刻认识到这种企业文化的价值,并很明智地决定给其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以避免它受到大公司管理模式的影响。  但是这个瑞士制药商突然改变了策略。原因在于有实验表明阿瓦斯丁已经超过了既定疗效,对于早期结肠癌可以起到治疗效果。研究结果将在几个月后公布,如果确实疗效显著,那么该药品将给公司年收入带来数百亿美元的增长。所以罗氏公司应该会在结果公布前速战速决,先用低价将阿瓦斯丁收入囊中。  
  卡尔 伊坎(Carl  Icahn)的加入使得争夺艾克隆公司的战争更加惨烈。卡尔?伊坎是擅长掠夺式收购的传奇人物,他掌控着该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并出任公司董事长。艾克隆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和BMS共同营销的抗癌药物爱必妥(Erbitux),每年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伊坎不想把公司全部卖给BMS,而是想把昂贵药品的共付金急剧上涨它一分为二:一半仍然持有爱必妥,另一半保留艾克隆强大的新药研发能力。他声称,BMS公司打探到了他拆分公司的计划,并借此抢先出价,用尽可能低的价钱收购。他认为拆分将大大提升公司的总价值。BMS拒绝了他的提议,并坚称只有艾克隆整体并入BMS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这种观点让生物科技阵营中憎恨制药企业的人感到脊柱发凉。  
  要想知道伊坎先生实现自己的想法究竟有多难,不妨参考一下美国另一家生物技术公司Biogen  Idec的坎坷经历。该公司也有一个死缠烂打的亿万富翁持股。他坚信公司成为制药巨头的一部分比独立运作更加有价值,因此他积极运作寻找买家。Biogen  Idec于去年选择了公开出售,不过顽强而精明的管理层想尽办法让出价过程变得非常的繁琐和乏味,最后竟无人竞价。  
  制药巨头纷纷如愿圈到了地盘,这是否意味着两大行业结束长跑,最终实现趋同呢?鉴于制药行业现在虽腰缠万贯但是极度饥渴,有些交易在所难免,但是,许多生物科技公司的老板不做最后一搏也绝不会拱手称臣。  
发表时间:2008-10-7
 
泛球生物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1349号
手机:+86-13910029404   电话:+86-10-62981422   SKYPE:FUJVWANGSD@HOTMAIL.COM   EMAIL:info@globalbiologicals.com    QQ:25057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