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技术
浏览产品
浏览设备
浏览人才
*如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发布信息或者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咨询--> 战略规划
山东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建议

山东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它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着未来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的影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非常鲜明地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既要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针对山东省的现实状况,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来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性发展。


  一、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在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山东省高技术服务、信息、生物、海洋、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达到提振产业信心,改善产业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立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科技和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重大项目选择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2.科学动态配置创新资源

  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化发展状况、国内外产业和市场状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定期发布年度《全省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指南》,引导社会投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3.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

  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划拨供地;对符合《山东省优先发展产业和农、林、牧、渔业产业农产品初加工业项目目录》且用地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对符合省级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保证建设用地需求并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严肃查处侵权行为,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创新的合法性和积极性,为企业公平有序的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运用财税与金融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我们要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财税杠杆、整合财政专项资拿来加大新兴产业的财政支持,同时要积极利用金融市场,鼓励多渠道的金融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1.利用税收杠杆,引导和扶持新兴产业发展

  重点落实我省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税收政策,让相关企业真正获得优惠。例如:企业的研发费用可按有关税务机关审核的规定进行扣除和摊销;对经认定的扶持领域内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高校及科研机构用于规定范围内新兴产业相关研究的进口仪器设备等,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对新兴产业内技术进步较快的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落实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同时,建议对于国、地税收入中省内留成部分,通过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加速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集中。

  2.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带动社会投资,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1)积极争取国家创投基金试点,先期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力争在第二批国家创投基金中获得较大份额。为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设立创投基金。首批创投基金的总规模达92亿元,其中国家层面投入10个亿,带动地方政府投入12个亿,并吸引社会资本70亿元。

  (2)我省尽快对现有的国有控股创投机构进行整合,力争打造一个能够发挥行业带动和指导作用的龙头公司(类似深创投),同时推动设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关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原则上每只基金不少于1.5亿元),以省级财政资金为支点,以地方财政资金为补充,以社会资金为主体,迅速壮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储备。

  (3)对研发能力强、在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和产品研发上具有优势的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安排专项财政资金进行支持和奖励,鼓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专项资金支持。

  (4)加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和技术改造的范围和力度,通过补贴、奖励等形式鼓励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省范围推广应用。

  3.充分利用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扩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

  (1)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与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银企沟通,协调商业银行积极支持我省新兴产业发展,对我省确定的新兴产业领域内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重点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按照优惠利率给予信贷支持。

  (2)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对我省新兴产业的支持,发挥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的作用,利用政策性信贷资金周期长、利率低的优势,重点支持我省新兴产业发展。

  (3)鼓励金融创新,在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意见》基础上,重点研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新型融资工具、融资方式,鼓励并推动符合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协调金融监管部门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试点工作,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多种渠道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4)加快对全省现有产权交易机构整合,争取尽快恢复高效、便捷、规范、统一的省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柜台市场),建立非上市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信息披露建设,促进企业价值发现与股权流通,拓宽新兴产业企业融资渠道,增强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

  (5)加强我省金融环境建设,加强与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的工作对接,加大宣传、信息交流和培育力度,支持有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国外上市。

  (6)积极研究、推动设立按照新兴产业行业划分的创业投资基金,通过国有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新兴产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同时,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优化我省创业投资机构股权结构,鼓励创业投资机构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吸引优秀管理团队,创新投资理念。

  三、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建设

  通过资金支持、政策鼓励,支持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抢占制高点,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建立以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核心、以研究解决关键共性技术为主的公共研发平台,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服务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情报、资料、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促进新兴产业技术产权交易、风险投资服务的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五个平台”建设。今后3年全省将重点建设40个左右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立15-20家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2.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结合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化方面要求非常苛刻,技术出现以后,要快速产业化,有些技术起点不低,但产业化上出现困难,造成站在技术的领跑线上,却输在产业化的起点上,这在电动汽车上最为典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促进自主创新及其成果的产业化,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之路“梗阻”,已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瓶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就要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信息聚集优势和企业接近市场、资金雄厚的优势,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针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促进产业化进程。

  3.努力吸引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落户山东

   加大技术开发经费投入,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国家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大学、海外知名大学将研发机构落户我省,带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此外,要做好青岛、济南、烟台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在这三个区域探索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模式,进而推广到全省。

  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按照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度、延伸新兴产业链和培植具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

  1.规划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

  国家及省高新区应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深化创新创业、金融、人才、国际化等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发挥国家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山东省应抓住这个机遇,坚持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相对集聚、用地节约集约的原则,围绕同类产业和产业链,规划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园区,通过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引导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和资本向基地园区聚集,在优势区域、主要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基地,推动其产业规模快速膨胀,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2.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创新平台、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科研开发、专利授权、成果转化、企业重组、制度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集群效应。鼓励各级政府调动资源支持园区企业创业发展,积极帮助有困难的企业渡过危机。加快各环节项目审批速度,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尽快实施。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簇群形成

  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新兴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项目,促进世界或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进驻,推进产业聚集,促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簇群形成。

  此外,我们要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尤其是要支持传统工业企业改造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设备制造企业,从而拉长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

  五、加大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奠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人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新兴产业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要通过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夯实人才培养的各种激励机制建设,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

   1.强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共建机制

  建议拨付专项财政资金用于补贴、奖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端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建立双向人才交流机制,按照共建“队伍”、共建“基地”、共建“课程”、共同攻关等方式加强人才共建。

  2.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

  大力提高我省新兴产业领域内人才储备和人员技术水平。建议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构发展;同时,在我省新兴产业各行业内选拔一批技术力量强、科研水平高的企业,由财政资金给予支持,依托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多种类型的专业技能培训。

  3.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完善的人才奖励政策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企业在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向关键技术岗位高技能和实用型人才倾斜,允许企业用于人才奖励的费用税前列支。鼓励企业实行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深化科技创新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促进科技人才向新兴产业集中。

  4.加快引进、培养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

  把握金融危机过程中人才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的有利时机,加大我省海外引进人才的宣传力度,积极创造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建议“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省政府特殊津贴的选拔范围重点向新兴产业倾斜,加快我省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程。

  六、积极创造市场需求,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条件

  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依托,没有市场需求,新兴产业发展摆脱不了“空中楼阁”的宿命。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只能靠市场来决定,正是“不是市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

  1.加大对新兴产业外贸出口信贷支持

  发挥进出口银行政策性信贷优惠率优势,支持出口企业固定资产贷款试点,扩大优惠贷款率范围,为新兴产业产品出口提供卖方信贷或买方信贷等金融支持,推动新兴产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2.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于拉动新兴产业产品消费的作用

  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环保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对于使用节能环保等新产品的建设示范项目实行资金补贴;在政府基建项目、公共建设项目、重大建设项目中优先安排使用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设备等产品;建立并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在预算中要优先购买列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对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惠,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评审中给予适当的加分,在同等条件下倡导优先选购我省新兴产业产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于拉动新兴产业产品消费的作用。

  3.利用价格杠杆引导社会投资和社会消费向新兴产业倾斜

  在发电、供热、环保、医药、市政设施、公共交通等领域制定有利于推广使用新能源、新工艺、节能环保产品的价格体系,或者对相关企业实行价格补贴,引导社会投资和社会消费向新兴产业倾斜。

  4.尽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新兴产业产品的标准体系

  由相关主管部门(质监、环保、建设等)尽快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新兴产业产品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相关产品、装备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通过地方法规、行业规范、强制标准等形式在相关建设和消费领域推广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能源,带动相关产品消费.
发表时间:2011-4-7
 
泛球生物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1349号
手机:+86-13910029404   电话:+86-10-62981422   SKYPE:FUJVWANGSD@HOTMAIL.COM   EMAIL:info@globalbiologicals.com    QQ:25057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