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技术
浏览产品
浏览设备
浏览人才
*如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发布信息或者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咨询--> 战略规划
河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
河北省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为抓住生物技术革命的重要历史机遇,贯彻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落实我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目标要求,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和基础

(一)发展环境

1.国际环境。当今世界生物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正在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将对21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为抢占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生物产业视为新的战略支撑产业,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投入,引导社会资源集中投向生物产业。到2005年底,美国已拥有1415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329家上市公司占全球生物技术上市公司的65%,西欧和日本正积极建立强大的生物技术研发基地,力求保持生物产业的领先地位。以色列、印度、巴西和韩国等国家也都把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加快生物技术产业化,提升生物产业的实力和地位。目前,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在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全球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改变世界经济分工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又一个新的战略产业。

2.国内环境。我国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究的新突破。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已形成较好基础,全国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机构已超过300家,规模以上生物制药企业达到2000多家,进入临床应用的生物技术药物30多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生物技术药品达到170多个,形成了12个有一定规模的生物产业基地。北京上海广东吉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集聚了一批具有较高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的骨干企业,建成了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生物产业发展平台,拥有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生物技术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全国生物制品出口额已达67.78亿美元,面向国际的生物制品加工业和生物技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生物技术制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2005年,全国生物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预计到2010年全国生物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将突破2万亿元,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优势条件

我省是生物资源和传统农产品生产加工大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越的资源、技术、人才和产业基础条件,为培育壮大生物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1. 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形成了石家庄、安国等有影响的生物医药基地,秦皇岛廊坊、邢台等生物制造基地,衡水、邯郸等生物能源产业增长点;初步构建起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构成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开发出一批支撑生物产业发展的优势技术,在半合抗和手性药物、生物育种、微生物发酵、生物基材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领域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符合国际GMP标准、规模最大、硬件水平最高的生物工程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培育出吉姆欣、吉赛欣、济脉饮、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物丁醇、生物可降解性塑料、微生物多糖、生物胶、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阿维菌素、植物色素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生物产品。截至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生物产品生产企业已达300家左右,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120亿元,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较好的产业基础,为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 资源条件。目前,我省拥有可供生物产业开发利用的各类植物2800多种,种类占到全国的50%左右;陆生脊椎动物530余种,约占全国的1/4;粮食、油料、棉花、肉类、蔬菜、果品等大宗农产品均居全国前5位;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4030万吨左右、树生能源油料100万吨左右。丰富多样的天然生物资源和农副产品,为我省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原料。

3.市场优势。我省所处的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地区,是人口高度密集、重化工产业高度集中、经济超常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巨大的人口基数、持续扩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费需求,决定了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和其他生物制品市场将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生物技术和产品交易量最大的区域之一,仅北京的生物技术交易总额就占全国20%以上。优越的市场条件,为我省生物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面临挑战

虽然我省生物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产业发展仍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挑战。

1.结构性矛盾突出。生物产业规模太小,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左右。在产业领域上,规模较大的生物医药发展速度较慢,而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产业弱小;在产品结构上,粗加工原料产品比重大,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的终端产品太少;在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大企业大集团技术水平较高但数量少,中小企业技术水平较低又发展缓慢;在空间布局上,除石家庄和安国生物产业比较集中外,其他地区生物产业过度分散。这些多层面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制约着我省生物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的拓展、技术人才的集聚、产业规模的扩张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生物产业属典型的高技术产业,产业快速发展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我省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深厚的人才和技术积淀,但从整体看,传统生物技术仍占较大比重,体现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四大核心技术特点的现代生物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较弱,特别是尚未建立起具备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攻关能力的人才体系、研发团队和创新平台,支撑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自有技术成果和自主创新产品供给明显不足,严重制约着生物产业竞争力的迅速增强。

3. 外部竞争压力大。近年来,北京天津、山东等周边发达省市,凭借其区位、人才、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形成了有很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集团和生物产业增长极;内蒙、山西等西部省区,依靠更加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优势,生物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使我省生物产业的发展明显处于东西部双向挤压之中。

4. 机制与政策不完善。我省尚未建立起有利于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涉及生物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投资融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资源保障、内外合作等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尚未形成,产业发展整体上尚处于自发状态,迫切需要从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的高度,加快从多层面制定产业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我省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省既是传统农业大省,又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大省,面临着艰巨的传统产业改造任务。生物产业既是连结农业和工业的重要纽带,又是对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具有很强渗透性的产业,同时也是我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物产业,不仅有利于抢占技术经济竞争制高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我省高技术产业地位,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加工深度、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更有利于加快我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省发展生物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育战略支撑产业为目标,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农业为重点,瞄准潜在优势领域和具有战略价值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我省在生物资源和生物产品加工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大项目、大园区、大基地建设为载体,集中力量实施重大专项,突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综合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推动生物产业做大做强。

(二)基本原则

1.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重点支持基础条件好、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优势突出的现代生物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

2.战略合作,加强创新。以开放和创新为动力,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大力推动技术和产业合作,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着力加强我省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3.项目带动,集聚发展。把产业集聚作为生物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以大项目、大园区、大基地建设为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向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4.政府推动,优化环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重点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投资融资、技术人才、中介服务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把石家庄建成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形成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全省生物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增加值350亿元左右,年均增幅超过23.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左右。生物医药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明显改善。

 

三、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发展重点

1、生物医药。充分发挥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提升原料药技术优势和深加工能力,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现代生物制药及创新药。重点突破高密度发酵、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和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努力提升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血白蛋白等大宗基因工程药物的生物反应器容积规模和技术水平,重点建设十吨级重组人血白蛋白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新药创制,积极支持对预防、治疗常见病、职业病、重大疾病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具有显著疗效的单克隆抗体、小分子药物、多肽类药物、疫苗等基因工程药物、化学类创新药物和针对上述疾病的诊断试剂的产业化。采用手性合成、拆分等先进技术对一批疗效确切的传统药物进行“二次开发”,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支持新型药物制剂及给药系统研究及产业化,推广应用脂质体、透皮给药和控缓释制剂、纳米制剂等新型制剂技术。

化学原料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抗生素、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关键技术,降低能耗和减排污染物,重点建设十吨级碳青霉烯类和霉酚酸酯类药品、百吨级四代头孢类药品、千吨级生物酶医药中间体等一批重大项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积极发展医药中间体的生物法规模化生产,实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引进、消化、吸收和仿制国内外新型制剂辅料,促进新型药用辅料的产业化。鼓励开展国际认证,实现特色原料药及药品制剂市场的国际化。

现代中药。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以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可控为方向,积极支持对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等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特色鲜明的现代复方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单体化合物新药的开发和产业化。鼓励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疗效和附加值。鼓励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点、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化标准、产销渠道稳定、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优势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

营养保健品。发挥现有生物医药的研发和生产优势,积极开发功能性食品及安全高效食品添加剂生物资源,重点发展双歧杆菌制剂、双歧因子制剂、灵芝及其他食用菌多糖制剂等益生菌制剂、乳链球菌肽、杆菌肽等生物防腐剂等食品安全生物添加剂、卵磷酯、异黄酮、膳食纤维等功能性天然制剂。鼓励采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番茄红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天然营养保健品的产业化,实现营养保健品原料和制剂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中医药营养滋补品和保健食品,拓展中药产业发展空间。

2、生物制造。以发酵工程、酶工程为重点,支持生物材料、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质原料转化关键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和生物环保产品。

生物基材料。以部分替代石油化学品为目标,积极推进生物基新材料、淀粉基化学品和糖工程产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重点发展万吨级以上L-乳酸、五千吨级以上聚乳酸(PLA)及其衍生物、万吨级以上生物乙烯、千吨级以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千吨级聚羟基烷酸酯(PHA)、千吨级1,3丙二醇(PDO)等生物材料和单体原料。加快淀粉糖与功能性糖醇系列产品开发,鼓励开发微生物多糖类产品,支持千吨级以上生物多糖胶的产业化。扶持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低聚糖和糖醇等糖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研发一批生物相容性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支持变性淀粉等淀粉基材料的产业化,发展淀粉基生物全降解塑料及其制品。鼓励开发天然氨基酸和柠檬酸等产品,支持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化学合成氨基酸、柠檬酸等的工艺技术,提升生产技术水平。

微生物制造。提高现有酶制剂产品的酶活水平,鼓励淀粉酶、蛋白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等的工程化,支持植酸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复合酶等新型酶制剂的开发和产业化。积极推进生物催化和酶法合成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强生物活性物质、天然色素等的提取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发展生物基天然提取物和精细化学品,加速各种高效安全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的规模化。以新型生物反应过程为核心,加速用微生物和酶制剂在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高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冶金等行业的节能减排。

生物环保产品。围绕水处理、污水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机垃圾处理,积极发展专用微生物菌剂、生物净水剂、生物絮凝剂、生物脱硫、有机垃圾处理剂等新型生物环保制剂产品和技术。开发新型耗氧、厌氧和复合的高效生物反应器、高效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加快先进、成熟的污水和垃圾生物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水污染治理和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3、生物能源。充分利用我省盐碱地、沙荒地、荒山等边际土地资源和农林废弃物资源,以部分替代石化能源为目标,有步骤地发展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其他液体燃料,积极发展规模化沼气、致密成型燃料。

液体燃料。积极开发低成本、规模化、集约化生物柴油技术工艺,鼓励以能源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支持以高转化效率的集成利用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工艺的万吨级示范装置;加快以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为原料生产液体燃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支持采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丁醇的万吨级以上的产业化示范,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

其他燃料。在保证畜牧业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秸杆、树枝资源,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加大规模化沼气技术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集约化专业养殖场沼气工程、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大型工业沼气工程;积极开发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技术,鼓励利用农作物秸秆、林木剩余物,加工致密成型燃料,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提供方便、清洁、环保、高效的能源。

4、生物农业。生物农业既是生物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构建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体系和发展生物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生物育种。重点推进优质、高产、高效及抗病虫害、抗旱节水、适宜加工的优质小麦、杂交玉米、转基因棉花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做好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蔬菜、花卉、牧草的新品种选育与引进改良。支持甘薯、甜高粱、黄连木、文冠果等速生高产、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高含油和高热值能源植物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与推广示范,积极推进抗虫、抗旱、抗逆性强的防护林、经济林、速生工业用材林和城市绿化树等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与产业化。积极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畜牧水产动物品种,加速牛、猪、羊等畜牧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扩繁率;引进选育一批藻、贝、鱼类等海水养殖新品种,建立一批种苗繁育基地。

绿色农用生物产品。开发并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饲料添加剂、生物肥料、全降解农膜、植物生长调节剂、畜禽和鱼类新型疫苗等绿色农用产品,加快林木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加速推广普及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快速检测和防治技术。

(二)空间布局

根据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充分考虑生物资源分布特点,着眼于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集聚发展,有重点地支持各地区生物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促进我省生物产业布局优化和有序发展。

石家庄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人才技术、资源保证等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突出生物制药产业特色,加强基地核心区的医药产业园、孵化园、创业园和物流园区建设,增强产业综合配套和服务能力,提升生物制药优势地位。拓展生物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培育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和生物环保产业增长点,逐步把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影响和带动全市产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支撑产业,形成一个集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物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进及转化、生物制品生产和流通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为辐射和带动全省生物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保定要充分利用保定北部县市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开拓保定市区、涿州、高碑店、徐水和雄县等地生物产业发展新领域和新空间,建设各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增长点。发挥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和流通中心的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巩固提升中药产业优势和地位。高标准规划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园区、中药物流园区和现代中药工业园区,扩大中药产业发展领域和空间,延伸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逐步把安国建设成为集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现代中药生产、保健品开发和中药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中药产业基地,逐步把保定地区建成我省新的生物产业密集区。

廊坊要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与京津在生物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合作,广泛吸收生物产业领域的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主动承接京津生物技术辐射和产业转移,加快以生物制造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建设好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和生物产业创新园区,提升对京津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廊坊市区及所属县市的生物产业园区,培育各具特色的生物产业增长点。逐步把廊坊建设成为影响和带动我省环京津地区生物产业发展全局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发展示范区。

邯郸和邢台要充分发挥农业基础好、生物资源丰富、加工潜力大的优势,突出生物农业和生物能源产业特色,加快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和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在涉县、武安、磁县、永年、成安、肥乡、馆陶建设黄连木生物柴油生产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向传统农副产品加工领域的渗透,逐步把曲周、鸡泽、大名、成安、隆尧、宁晋、巨鹿、新河等传统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提升为生物产业园区,形成新的生物产业增长点,把邯邢地区建设成为我省南部地区生物产业密集区。

秦皇岛和唐山要充分发挥区位、陆海生物资源和综合技术优势,突出生物制造产业特色,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淀粉基化学品和生物基材料。加快生物技术向传统食品、轻工、化工产业渗透,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逐步把山海关、抚宁、昌黎、卢龙、遵化、迁西、丰润、乐亭等地的粮油食品加工、特色果品、葡萄酒和甘薯系列加工工业园,改造提升为生物制造产业园,拓展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和空间,逐步把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成为秦唐地区的新兴优势产业。

沧州和衡水要充分发挥地处环渤海一线和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不断提升农产品和乳制品深加工等传统生物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推进生物技术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生物技术向传统农副产品加工领域渗透,突出抓好肃宁、黄骅、东光、吴桥、深州、饶阳、安平、阜城等地生物产业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沧州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把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沧衡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张家口和承德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大力引进现代生物技术和产品,突出发展生物育种和绿色农用生物制品加工业,重点推进马铃薯和玉米生物育种基地、食用菌菌种驯化繁育基地、草原原生态食用菌栽培示范园区和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化学制药和现代中药的基础上,加快用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宣化、涿鹿、怀来、张北、承德、平泉、隆化等地一批生物产业项目建设,拓展生物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把生物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张承地区的新兴特色产业。


四、保障措施和政策

(一)加强对外战略合作

把对外战略合作作为推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依托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积极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在基地建设、产品及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小企业投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的战略合作,积极构建生物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生物产品出口;支持有条件的生物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境外上市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对重大战略合作和外来投资项目,省级产业发展资金、重大项目贴息资金等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证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用能。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发挥财税政策对生物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对生物产业发展的倾斜力度,以贷款贴息、补贴等方式,对产业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引进、产业化示范、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等给予支持。加大省级信贷贴息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生物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我省生物产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生物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探索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企业联合发行债券。鼓励生物产业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物产业创业投资领域。加大利用国家政策性金融的力度,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合作,解决生物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制约。支持生物产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发展,对利用冬闲田、盐碱地、荒山、荒草地等边际土地建设生物产业原料基地并达到一定规模的,在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的同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和生态建设资金等涉农资金给予重点倾斜。

(三)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若干政策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加大生物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大型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生物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平台建设,集中力量抓好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和微生物制造、基因工程药物、手性药物、微生物药物、脂质体制剂、缓控释制剂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华药微生物菌种库建设,规划建设“河北省生物种质资源库”,组建一批生物技术公共平台;鼓励骨干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建立创新联盟,支持企业引进技术、培植品牌、跨国经营;支持基地城市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和留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加大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资金对生物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促进中小生物企业发展。加强生物产业人才团队建设,省级科技攻关资金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资金,对组合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生物技术创新给予重点支持。

(四)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坚持把产业化作为推动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方式,选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给予专项支持和重点培育,引导生物产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根据我省生物产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与国家有关专项相衔接,重点实施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育种、绿色农业生物制品、创新平台建设九大专项,在积极争取国家生物产业重大专项支持的同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给予配套支持。

(五)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生物产业是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新兴产业,需要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有机衔接和协调联动,共同创造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市场环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尽快建立健全与生物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领导、协调、管理和推进机制;各级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加快生物产业发展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尽快研究制订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统计部门要加强生物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跟踪监测生物产业发展态势。各设区市特别是基地所在市要尽快研究提出促进本地区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和重大措施,积极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生物产业重大项目,促进生物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发表时间:2010-2-1
 
泛球生物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2031349号
手机:+86-13910029404   电话:+86-10-62981422   SKYPE:FUJVWANGSD@HOTMAIL.COM   EMAIL:info@globalbiologicals.com    QQ:250577824